首 页
期刊简介
创刊词
主编寄语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按年份查询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按期刊分类显示
按栏目分类显示
文章编号
中文标题
作者
年卷(期):起止页码
复制
第1期
201601001
保持科普先进性和群众性让科普之光照耀中华大地
徐延豪
2016,11(1):5-9
201601002
当前国家发展语境下的科普工作转型思考
汤书昆,郑久良
2016,11(1):10-15
201601003
国际视野下的科学教育研究发展方向
杨文源,刘恩山
2016,11(1):16-21
201601004
移动时代科普信息传播中的场景适配
江惠婷,魏景赋,郭健全
2016,11(1):22-24,32
201601005
国内外科学家形象研究的计量与比较
郝君婷,詹琰
2016,11(1):25-32
201601006
科学成果的微信传播现状及影响力研究—以10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号为例
周荣庭,韩飞飞,王国燕
2016,11(1):33-40
201601007
科普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与分析
杨传喜,侯晨阳
2016,11(1):41-48
201601008
从问卷调查看现阶段我国信息化科普方式和途径的发展 —基于全国12个省市的数据
谢广岭
2016,11(1):49-55,62
201601009
科技类博物馆公众参与型科学实践平台建设初探
聂海林
2016,11(1):56-62
201601010
国外工业科普旅游的发展对我国工业科普旅游开发的启示
杨铭铎,郭英敏
2016,11(1):63-68
201601011
青年学生的核电认知、态度及核电科普偏好—基于广州大学城的调查
邓理峰,涂胜彬
2016,11(1):69-74,81
201601012
日本科学媒介中心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的措施和作用分析
张馨文,诸葛蔚东
2016,11(1):75-81
201601013
我对科学文艺创作的反思
金涛
2016,11(1):82-87
201601014
《医学三字经》的科普内涵研究
杨松,陈红梅
2016,11(1):88-92
201601015
以故事演绎人类的进化—读《〈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解读》有感
罗子欣
2016,11(1):93-95
201601016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开通
2016,11(1):封二-封二
201601017
筑创新之基,展人文之翼—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创刊致读者
2016,11(1):封三-封三
第2期
201602001
从数学科普到数学教学改革
张景中
2016,11(2):5-10
2016020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语境下社会公众参与科学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王明,郑念,汤书昆
2016,11(2):11-15,23
201602003
谣言对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以核技术风险谣言为例证
孙壮珍,宋伟
2016,11(2):16-23
201602004
我国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思考
任杰,刘萱
2016,11(2):24-30
201602005
我国高中生科学态度的实证研究
李秀菊,陈玲
2016,11(2):31-35
201602006
科学教育研究的主题与趋势:权威期刊的引文分析(1982—2013)
陈秉塬,邢钢,任嵘嵘
2016,11(2):36-42
201602007
科普公益广告研究———综述、概念与发展
杨正,周荣庭
2016,11(2):43-51
201602008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才培养问题思考
刘迪
2016,11(2):52-56,64
201602009
我国科技馆系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中国科技馆为例 ———以中国科技馆为例
常羽,焦娇
2016,11(2):57-64
201602010
科技馆拓展性科普教育活动开发的实证研究 ———以浙江省科技馆“AST Space”为例
冯庆华,张维
2016,11(2):65-71
201602011
对博物馆系列亲子活动中家长认知的调研
罗德燕
2016,11(2):72-76,95
201602012
《科学巨人的故事》创作谈
松鹰
2016,11(2):77-84
201602013
抗争宿命之路 ———评王晋康处女作 《亚当回归》
姚利芬
2016,11(2):85-87
201602014
西学东渐与澳门
陈培阳
2016,11(2):88-95
201602015
我国近代科学先驱———华蘅芳
邵红能
2016,11(2):封三-封三
第3期
201603001
把科学普及这一翼打造得更强大
王康友,尹霖,谢小军,胡俊平
2016,11(3):5-9
201603002
主编寄语
王康友
2016,11(3):10-10
201603003
2015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背景材料
2016,11(3):11-11
201603004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2015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何 薇,张 超,任 磊
2016,11(3):12-21,52
201603005
中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状况及新趋势
张 超,何 薇,任 磊
2016,11(3):22-27
201603006
中国公民对科技的态度及特征分析
任 磊,张 超,何 薇
2016,11(3):28-32
201603007
中国公民使用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任 磊,李 响,张 超
2016,11(3):33-38
201603008
中国女性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及对策分析——基于女性公民社会权利的角度
张 锋,杜光旭,何 薇
2016,11(3):39-44
201603009
中国公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知及态度
黄乐乐,任 磊,何 薇
2016,11(3):45-52
201603010
中国公民对核能利用的认知及态度
张 超,黄乐乐,任 磊
2016,11(3):53-58
201603011
中国公民对转基因的认知和态度分析
任 磊,高宏斌,黄乐乐
2016,11(3):59-64
201603012
2015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数据总表
2016,11(3):65-115
201603013
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图片
2016,11(3):封二-封三
第4期
201604001
《科学大师佳作系列》纪事
卞毓麟
2016,11(4):5-11
201604002
基于消费价值理论的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消费意愿研究
何同亮,周荣庭,李雅筝
2016,11(4):12-17
201604003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张加春
2016,11(4):18-26,44
201604004
面向科学传播的媒体监测方法研究
王黎明,钟琦
2016,11(4):27-34
201604005
PCST会议论文文献计量学研究
高宏斌
2016,11(4):35-38
201604006
免费开放下科技馆发展研究
齐欣
2016,11(4):39-44
201604007
我国科技辅导员的现状及其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张彩霞,袁辉
2016,11(4):45-52,62
201604008
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研究
蔡文东,庞晓东,陈健,任贺春,吴彦旻
2016,11(4):53-56,62
201604009
公众感知科普志愿服务 质量影响因素及满意度研究
吕俊,汤书昆
2016,11(4):57-62
201604010
基于百度指数的观众博物馆参观选择研究 ——以上海地区博物馆为例
庄智一
2016,11(4):63-68
201604011
自然科学类科普剧受众接受程度调查分析
张楠,宋苑,胡冀宁
2016,11(4):69-74
201604012
新形势下北京科普工作发展对策研究
朱世龙,伍建民
2016,11(4):75-78
201604013
从“弹涂鱼之争”说起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童话的科学性
张冲
2016,11(4):79-83
201604014
刘慈欣的科幻“愚言” ——《2018年4月1日》赏析
王玥
2016,11(4):84-88
201604015
艾弗·哈特和他的《伟大的工程师》一书
厚宇德,张志会
2016,11(4):89-93
201604016
“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利玛窦
邵红能
2016,11(4):封三-封三
第5期
201605001
谈科学漫画的发展与传播
缪印堂
2016,11(5):5-9
201605002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科学传播模式探析
孙静,汤书昆
2016,11(5):10-16
201605003
科学传播与软实力建设 ———基于科技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视角解读
刘佳
2016,11(5):17-22,53
201605004
“诊脉验孕”挑战赛的传统媒体框架建构 ———基于报纸新闻的“解释包”分析
曹昂
2016,11(5):23-28
201605005
英国科学节的效果评估研究
李海力,莫扬
2016,11(5):29-34
201605006
科技馆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探讨
刘慧英,马麒
2016,11(5):35-41
201605007
初中科学教材中科学家信息的 呈现与科学家形象分析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物理、化学教材为例
任悦,潘婉茹
2016,11(5):43-47,71
201605008
科学传播的科学依据和历史依据 ———食用胎盘和注射羊胎素的个案研究
刘敏,陈天嘉,任定成
2016,11(5):48-53
201605009
科幻电影的科技传播发展趋势及思考 ———基于 IMDb 科幻电影 Top100 的数据统计分析
王芸婷,全淑凤
2016,11(5):54-61
201605010
商业广告的科技传播作用研究 ———一种被忽视的广告社会功能
杨正,周荣庭
2016,11(5):62-71
201605011
高校IBM 大型主机科普基地建设和创新实践
许可,王振宇
2016,11(5):72-76
201605012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科普作家群体特征解读———以我国中西部省份数据为例
吴琦来,樊春丽
2016,11(5):77-84
201605013
协会在科学写作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与功能 ———基于英、美、加三国科学作家协会的分析
张志敏
2016,11(5):85-89
201605014
幼儿科学图书出版现状与发展方向 ———基于3~5 岁童书畅销榜的分析
刘晓晔,孙璐,王苗苗
2016,11(5):90-96
201605015
费马大定理的终结者——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
王文娟,刘子荣
2016,11(5):封三-封三
第6期
201606001
大隅良典发现细胞自噬分子机理之路
周程
2016,11(6):5-13
201606002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事件的跨媒介传播分析
吴睿,张增一
2016,11(6):14-20,77
201606003
我国科普服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与空间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王诗云,黄丽娜
2016,11(6):21-26
201606004
论个人意涵图在科学类博物馆评估中的运用
蒋臻颖
2016,11(6):27-32
201606005
2010—2015 年我国nature和science成果分布的 定量研究 ———基于中国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论文分析
潘云,程曦,王国燕
2016,11(6):33-39
201606006
基于数据分析透视网络科普舆情特点
钟琦,王艳丽
2016,11(6):40-47
201606007
基于新媒体的大型科普活动效果评估 ———以 2015年全国科普日为例
潘龙飞,周程
2016,11(6):48-56
201606008
科学家后备队伍科学本质观现状研究 ———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
高天晓,詹琰
2016,11(6):57-61,83
201606009
我国科普创作研究的现状与建议 ———基于CNKI 学术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鞠思婷,高宏斌,颜实,张天慧,马俊锋
2016,11(6):62-68
20160601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上海国际科普产品 博览会参展商满意度研究
方可人,周荣庭,刘璐,黄钺,丁献美
2016,11(6):69-77
201606011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普童书的优势与挑战
刘晓晔,孙璐
2016,11(6):78-83
201606012
以科普信息化为抓手让科普服务更加有效 ———近年来江苏科普信息化探索与实践研究
冯少东,张红兵,黎梅梅
2016,11(6):84-88,99
201606013
以科幻搭配科普 ———《白话科学:原来科学可以这样谈》 写作模式简介
张之杰
2016,11(6):89-92
201606014
约翰·格里宾和他的科学文化作品
王世平
2016,11(6):93-99
201606015
史上记载的首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
邵红能
2016,11(6):封三-封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