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期刊简介
创刊词
主编寄语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按年份查询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按期刊分类显示
按栏目分类显示
文章编号
中文标题
作者
年卷(期):起止页码
复制
第1期
202101001
高端科普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刘益东
2021,16(1):5-7
202101002
高端科普智库建设的意义与路径初探
汝鹏
2021,16(1):8-9
202101003
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谈高端科普智库建设
吴晓华
2021,16(1):10-11
202101004
关于研究机构向智库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李平
2021,16(1):11-13
202101005
科普智库助力应急科普
张英
2021,16(1):13-14
202101006
抖音热门科普短视频的传播力探析
金心怡,王国燕
2021,16(1):15-23
202101007
新冠肺炎疫情下科普短视频中的科学形象 ——以抖音平台上有关疾控中心论文事件的短视频为例
王聪,郭晗,杨茜
2021,16(1):24-31
202101008
医院科普短视频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抖音号为例
陈暖
2021,16(1):32-38,55
202101009
科普类抖音号分析研究 ——以21个传播影响力较大的科普抖音号为例
马奎,莫扬
2021,16(1):39-46
2021010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谣言的 流播特征分析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陈登航,汤书昆
2021,16(1):47-55
202101011
科学游戏研究评述
徐竞然,张增一
2021,16(1):56-64
202101012
议题、网络与差异:管窥科学传播研究的知识图谱(2000—2019)
王晨阳,褚建勋
2021,16(1):65-75,85
202101013
无限学习计划:特点及科普实践启示
赵广元
2021,16(1):76-85
202101014
走近民众: 民国时期《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
梁轩
2021,16(1):86-93
202101015
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 抽样调查主要结果发布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课题组
2021,16(1):94-95
第2期
202102001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2020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
何 薇,张 超,任 磊,黄乐乐
2021,16(2):5-17
202102002
关于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的再思考
李正风,武晨箫,胡赛全
2021,16(2):18-23
202102003
公民科学素质中的科学精神及其测量
郑美红,任思睿,任 磊,苏波波,滕 飞
2021,16(2):24-31
202102004
态度视域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及其发展方向探究
黄乐乐,张 超
2021,16(2):32-41
202102005
日本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本土化探索 及对我国的启发
朱昱坤,聂馥玲,李正伟
2021,16(2):42-50
202102006
植物科学教育的典型问题探讨: 以“植物盲”为例
翟俊卿,王西敏
2021,16(2):51-58
202102007
公众参与社区科普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陈婉姬,李 莹,宿湘林,刘雨飞,刘懿璇
2021,16(2):59-67
202102008
高中生眼中科学家形象的质性研究: 基于现象图析学的视角
刘秀英,丁邦平
2021,16(2):68-76
202102009
基于SWOT 分析的高校博物馆科普工作 发展策略探究
张婧文,郭美廷
2021,16(2):77-84
202102010
媒介融合下应急科普模式的重要转变 ——以非典和新冠肺炎为例
周荣庭,李 珮
2021,16(2):85-91
202102011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对科学兴趣的影响研究
蒋 程,詹 琰,王 伟,茅羽佳,王 聪
2021,16(2):92-99
202102012
国内科普游戏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朱 莹,顾洁燕
2021,16(2):100-106
第3期
20210300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普工作探究 ——以《解放日报》副刊《科学园地》为例
胡艳
2021,16(3):5-12,29
202103002
新中国林业科普历史回顾 ——以林业科教影片为考察对象
章梅芳,张馨予,李正伟
2021,16(3):13-21
20210300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教电影主题变迁探究 ——以片名为切入点
豆 扬,高宏斌
2021,16(3):22-29
202103004
钱学森科普思想探究 ——以钱学森手稿为基础
李红侠
2021,16(3):30-36,57
202103005
当代中国科学传播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
李 黎,孙文彬,汤书昆
2021,16(3):37-46
202103006
国际科学教育中的生物学教育研究进展与启示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郭舒晨,刘恩山
2021,16(3):47-57
202103007
国内科幻创作人才培养典型实践研究
黄倩红,张志敏
2021,16(3):58-66
202103008
新世纪我国气象科普图书发展研究
王晓凡,张 倩,朱紫阳
2021,16(3):67-73
202103009
茅以升“专业科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刘 洋,李正伟
2021,16(3):74-80
202103010
构建多元协同科普投入体系的现状和思考
黎娟娟,高宏斌
2021,16(3):81-90
202103011
馆校合作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
金荣莹
2021,16(3):91-98
202103012
气候变化认知、环境效能感 对居民低碳减排行为的影响
王晓红,胡士磊
2021,16(3):99-106
第4期
202104001
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根基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 年)》的思考
王 挺
2021,16(4):5-13
202104002
全民科学素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汤书昆
2021,16(4):14-17,30
202104003
新起点、新目标与新举措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 年)》解读
任定成
2021,16(4):18-24
202104004
“新”纲要新在何处?
张增一
2021,16(4):25-30
202104005
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 服务创新发展
翟杰全
2021,16(4):31-36,43
202104006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 年)》 前言、指导思想和原则的解读
高宏斌
2021,16(4):37-43
202104007
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的 制定研究
任 磊,何 薇,高宏斌,张 超
2021,16(4):44-51,57
202104008
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
李秀菊,林利琴
2021,16(4):52-57
202104009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建设
朱洪启
2021,16(4):58-62
202104010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挑战与对策
胡俊平
2021,16(4):63-68
202104011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思考
王丽慧
2021,16(4):69-73,86
202104012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的挑战与对策
李红林
2021,16(4):74-79
202104013
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
赵 洋,马宇罡,苑 楠,莫小丹,刘玉花
2021,16(4):80-86
202104014
新时期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的思考
李正风,朱洪启,王京春
2021,16(4):87-91
202104015
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全球合作机制构建的探讨
张志敏
2021,16(4):92-98
202104016
科普服务标准化的现状和实施路径研究
齐 欣,刘 琦,蔡文东
2021,16(4):99-104
第5期
202105001
科学修辞视角下假科学消息的话语策略研究
郑世高,范吉宏
2021,16(5):5-14
202105002
疫情谣言的内容特征及其策略分析 ——基于新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谣言榜”的考察
周高琴
2021,16(5):15-22,41
202105003
科普期刊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内容分析 及优化路径探索 ——以典型科普期刊为对象
韩美奂,曹金,许斌
2021,16(5):23-32
20210500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态度 ——基于新浪微博内容的文本挖掘
黄楠,肖俊,张增一
2021,16(5):33-41
202105005
基于知识网络图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 科普政策分析与发展展望
胡卉,杨志萍,廖宇
2021,16(5):42-50
202105006
消防应急科普场馆中的场景化科普模式研究
胡俊,吴家浩,申世飞,疏学明,王佳,齐培潇,尚甲
2021,16(5):51-58
202105007
情动理论下的“动情”科学教育及其科普展示化
张娜
2021,16(5):59-65,84
202105008
基于扎根理论-ISM的县域科普制约因素研究
程艳霞,王紫穗,王虎,朱洪启
2021,16(5):66-75
202105009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高校科普服务评估指标研究
杨玲,汤书昆,齐培潇
2021,16(5):76-84
202105010
科学传播对高校学生关于科研机构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机制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
亓文辉,祁明亮
2021,16(5):85-94
202105011
时间、技术、转型、新冠危机与科学传播: 第16 届国际公众科技传播会议概述
王伶妃,王国燕
2021,16(5):95-98
第6期
202106001
高层次科普人才对科普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专访褚君浩院士
颜 燕,王慜超,李 莹
2021,16(6):5-8
202106002
我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反思 ——基于首批试点高校科普硕士毕业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高文娟,任秀华
2021,16(6):9-17,24
202106003
关于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袁梦飞,周建中
2021,16(6):18-24
202106004
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鉴别模式
辛 兵
2021,16(6):25-31
202106005
国外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 典型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牛桂芹,李 焱
2021,16(6):32-41,96
202106006
“十四五”时期 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思路研究
张仁开,王慜超
2021,16(6):42-49
202106007
科学知识的交流网络模型 ——一种社会认识论方法的探索
谭 笑
2021,16(6):50-58
202106008
社会化媒体场域中 “科学”流言生成规律与治理逻辑分析 ——以2019 年十大“科学”流言微博传播样本为个案
郭学文
2021,16(6):59-67
202106009
国外公民科学项目案例研究综述
罗 健,李 健
2021,16(6):68-79
202106010
基于IPA 和fsQCA 的 科普场馆满意度提升路径研究 ——以中国科技馆为例
田 鹏,陈 实
2021,16(6):80-88
202106011
我国大型科普活动发展现状及趋势研讨
孙小莉,张永锋,何素兴
2021,16(6):89-96
202106012
整合ECM 与D&M 模型的 科普活动持续参与意愿研究 ——以高校学生为受众的视角
陈登航,汤书昆,郑 斌,齐培潇
2021,16(6):97-105
202106013
提升科学素质 共建绿色家园 ——2021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概述
张会亮,王艳丽,张亚琼,赵宇菲,尚 甲,张志敏
2021,16(6):106-111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