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期刊简介
创刊词
主编寄语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按年份查询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按期刊分类显示
按栏目分类显示
文章编号
中文标题
作者
年卷(期):起止页码
复制
第1期
202301001
“两弹一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郭传杰
2023,18(1):5-6,18
202301002
新时代如何理解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郝振省
2023,18(1):7-8
202301003
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历史及机制研究 ——以中美相关实践为例
姚利芬,陈 玲
2023,18(1):9-18
202301004
我国科普特效电影发展策略研究 ——以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获奖影片为例
吴 丹,唐剑波,郑 丹
2023,18(1):19-25,33
202301005
话题营销视角下的 国产科普纪录片传播创新研究
张国伟,邵建东
2023,18(1):26-33
202301006
新需求视角下农村科普供需匹配 及路径优化研究
吴祖赟,李思瑾,汤书昆,朱洪启
2023,18(1):34-41
202301007
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社会化协同机制的思考
莫小丹,马宇罡
2023,18(1):42-50
202301008
场馆疲劳现象的 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与缓解策略研究
夏婧妍,翟俊卿
2023,18(1):51-59,69
202301009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普意愿: 环境、资源、成本与满足感
谢起慧,李苏蕊,韩宇珊,覃 涛,刘欣然
2023,18(1):60-69
202301010
“有才者有位、有为者有位” ——首批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审满意度分析与启示
史珍珍,王 欣,毛雅欣,张 宏,张 健
2023,18(1):70-77
202301011
我国科普政策的演进分析: 从科学知识普及到科学素质提升
王丽慧,王唯滢,尚 甲,王 挺
2023,18(1):78-86
202301012
新中国第一个科普行政机构探析
颜 燕
2023,18(1):87-95,104
202301013
科普专家智库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以 “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为例
杨 琳,郑 念,付文婷,许哲平,刘 阁,邵赛兵
2023,18(1):96-104
第2期
202302001
拓展科学普及新时代内涵 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科普中国智库专访武向平院士
王 挺,付文婷
2023,18(2):5-8
202302002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科普政策研究 ——基于2000—2021 年政策的文本分析
张根文,都江堰
2023,18(2):9-18
202302003
省级(域)科普工作评估的核心指标 ——基于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
张增一,贾萍萍,王丽慧,莫 扬
2023,18(2):19-28,63
202302004
科技场馆展教活动分众化的 实践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 ——基于场馆教育人员的实证考察
李无言,宋 娴
2023,18(2):29-37
202302005
我国科技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面向多主体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析
凡庆涛,潘锐焕,何 丹,魏 晨
2023,18(2):38-46
202302006
公共突发事件的科学辟谣机制比较研究
王 明
2023,18(2):47-53,82
202302007
网络知识经纪模式下科学传播的媒介学考察
胡 啸,翟光勇
2023,18(2):54-63
202302008
科普类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 实证分析
骆梦丽,陈金枝
2023,18(2):64-73,82
202302009
面向商业引流的儿童科普沉浸式体验场景 构建策略分析
陈志莹,王 楠
2023,18(2):74-82
202302010
微博场域中新冠疫苗的文化嵌入框架研究
张瑞芬,贾鹤鹏,潘野蘅
2023,18(2):83-91,109
202302011
大数据信息收集处理与隐私权的公众理解研究 ——基于微博及调查问卷的分析
岳丽媛,郑 泉
2023,18(2):92-99,109
20230201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科学成绩的关系 ——科学认知信念和科学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海春生,彭艺博,张玮玮,朱莉琪
2023,18(2):100-109
第3期
202303001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
高宏斌,任磊,李秀菊,胡俊平,黄乐乐,汤溥泓,苏虹,欧玄子,冯婷婷,李萌,杨建松
2023,18(3):5-14,22
202303002
我国教师科学素质的现状、差异分析及对策——基于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
李秀菊,李萌,苏虹,杨建松,马崑翔,高宏斌
2023,18(3):15-22
202303003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思考 ——基于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
汤溥泓,李秀菊,李萌,黄乐乐,董容容,高宏斌
2023,18(3):23-30
202303004
我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现状和提升对策——基于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
苏虹,任磊,冯婷婷,马崑翔,董容容,高宏斌
2023,18(3):31-39
202303005
我国老年人科学素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
黄乐乐,胡俊平,欧玄子,汤溥泓,高宏斌
2023,18(3):40-48
202303006
我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发展状况与特征分析——基于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 实证研究
任磊,苏虹,冯婷婷,杨建松,高宏斌
2023,18(3):49-56
202303007
数字伦理:数字化转型中科学普及的新使命与新规范
王硕,李秋甫
2023,18(3):57-64,72
202303008
开放科学条件下的科学普及:趋势、机遇与挑战
罗昊雯,李正风
2023,18(3):65-72
202303009
科技馆数字化转型研究
廖红
2023,18(3):73-79
202303010
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解释的有效路径探究
郭美廷
2023,18(3):80-87
202303011
应急科普产品供需现状调查分析
刘赋,张英,尚甲
2023,18(3):88-96
202303012
基于 5W 传播模式的科技成果科普化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科协“科技成果科普发布”项目为例
郭贝妮,朱赟
2023,18(3):97-103
202303013
创造共识:价值、开放、包容、合作和专业知识——第 17 届国际科技传播学会双年会综述
金心怡,刘颖,王国燕
2023,18(3):104-108
第4期
202304001
科学普及是服务社会进步的大众化事业 ——科普中国智库专访刘嘉麒院士
付文婷
2023,18(4):5-7
202304002
走向“数字社会”进程中的科学普及
李正风,张徐姗
2023,18(4):8-17
202304003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 探讨与思考
李红林,胡俊平,曹 金,何 薇,王京春
2023,18(4):18-25,105
202304004
取“人”之长: 虚拟数字人在科普中的应用研究
蔡雨坤,陈禹尧
2023,18(4):26-34
202304005
数字青年对科普网红的科普信息 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王玖玲,汤书昆
2023,18(4):35-46
202304006
网络女性健康科普的内容生产与身体观念重塑 ——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话语分析
申 爽,谭华玮
2023,18(4):47-55,105
202304007
参与式文化视角下生态科普游戏化研究 ——基于联合国“玩游戏·救地球”项目分析
周 慎,汤欣雯
2023,18(4):56-64
202304008
新时代科普短视频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 ——以“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榜单为例
邹 贞,陈 玲
2023,18(4):65-71
202304009
我国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庞晓东,齐 欣,张 磊,李 一
2023,18(4):72-78
202304010
馆校社协同开发研学实践课程的 机制和路径研究 ——以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为例
于秀楠,徐 昌
2023,18(4):79-86
202304011
基于科学大概念设计场馆课程 ——落实馆校结合的模式探索
陈奕喆,严晓梅,王凤英
2023,18(4):87-96
202304012
从传记到影视:科学传播中的李时珍形象
江丽莎,刘 兵
2023,18(4):97-105
第5期
202305001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价的发展与实践进路
胡俊平,曹金,董容容,高宏斌,王挺
2023,18(5):5-13
202305002
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实践逻辑
杜鹏,张理茜,沙小晶
2023,18(5):14-21,79
202305003
科学家参与科普的实践模式研究
胡卉,敖妮花,崔林蔚,杨志萍
2023,18(5):22-30
202305004
科学家科普短视频的叙事策略研究——以汪品先院士 B 站科普短视频为例
石力月,黄思懿
2023,18(5):31-39
202305005
科学家参与公共决策的角色模型及应用探析
杨玉琴,程曦,王国燕
2023,18(5):40-48
202305006
科技特色高中建设的历史嬗变:缘起、发展与启示
温馨扬,李萌,朱家华,刘嘉琪
2023,18(5):49-56
202305007
我国科技特色高中建设实践: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
郭子葳,张智,温馨扬,朱家华,杨建松,崔鸿
2023,18(5):57-64
202305008
科技特色高中建设的国际经验:政策、路径与启示
王梦倩,潘安琪,李秀菊,熊航
2023,18(5):65-73,79
202305009
加强高质量化学科学普及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黄少胥,葛航铭,丁奎岭
2023,18(5):74-79
202305010
提升科学素质 共建繁荣世界——“2023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大会报告综述
张会亮,张志敏,张亚琼,赵宇菲
2023,18(5):80-84
202305011
聚焦青少年科学教育未来——“涵养青少年科学志趣 培养基础科学后备人才”专题论坛综述
杨沨,范体宇,黄锦华
2023,18(5):85-88
202305012
加强科学与艺术双轮驱动 赋能科普新变革——“科学艺术融合的科普新意境”专题论坛综述
沈丹,李红林
2023,18(5):89-91
202305013
凝心聚力同献良策 合力共促科普高质量发展——“科普创作传播的范式变革”专题论坛综述
黄荣丽,陈玲
2023,18(5):92-95
202305014
凝聚共识明方向 探索交流促发展——“营造科学家参与科普的良好生态”专题论坛综述
邹贞,付文婷
2023,18(5):96-98
202305015
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究——“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专题论坛综述
高闯,霍菲菲,赵宇晴,李家豪
2023,18(5):99-101
202305016
拥抱人工智能的全新时代——“促进公众理解人工智能”专题论坛综述
战 钊
2023,18(5):102-104
202305017
多方协作共建科普阵地 推进增强公众应急意识——“公共卫生应急科普能力建设与提升”专题论坛综述
赵沛,高 荣,许 静
2023,18(5):105-107
202305018
数字时代科学素质提升的新路径和测评新方法——“数字时代的科学素质”专题论坛综述
王雪,胡俊平,李文硕,张生
2023,18(5):108-110
第6期
202306001
超媒介叙事视角下科普内容生产策略研究——以《工作细胞》为例
周荣庭,尤丽娜,张欣宇,王子超
2023,18(6):5-13,52
202306002
融媒体视域下科普视频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崔亚娟
2023,18(6):14-23
202306003
科普短视频的价值诠释
马铨,朱启新
2023,18(6):24-31
202306004
科普短视频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澄明、价值审思与构建路径
黄荣丽,王大鹏,金梦瑶,陈玲
2023,18(6):32-40
202306005
主动检索科普视频时视觉元素对点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B站为例
贺一,张玮锋
2023,18(6):41-52
202306006
我国科普标准国际化路径研究
易婷婷,赵文慧
2023,18(6):53-59,69
202306007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科学资本视角下科技特派员制度解析——以南平市菌草业的科技特派员实践为例
朱姿伊,金兼斌
2023,18(6):60-69
202306008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阅读导向研究——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为对象
任安波,曾怀锦
2023,18(6):70-77
202306009
在科技场馆弘扬科学家精神:挑战与机遇
方璐,翟俊卿
2023,18(6):78-85
202306010
日本匠人传统的文化基础及历史演进
何迪,姚梦豪
2023,18(6):86-93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