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科普研究领域中目前唯一的学术刊物,《科普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历程。这些年来,在这本科普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上千篇科普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的文章,概括地反映了中国科普理论界的思想发展历程和对科普的认识发展过程,在科普研究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同时也非常有益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作为内部发行的学术期刊,《科普研究》所发文章侧重探讨的是科普创作的理念和方法,以及科普研究、科普活动等相关话题。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科普研究》开始大量译介国外的科普研究成果和重要的科普文献,如英国皇家学会鲍默爵士的《公众理解科学》、欧洲和美国的关于公众理解科学的研究报告、STS理论、德国乌拉尼亚的科普活动、日本和韩国的科普研究、台湾地区的科普活动、美国2061计划、欧洲科学传播理论和实践、美国科促会的科学传播活动、美国NSF的《科学和工程学指标》有关公众理解科学和对科学态度的章节、诺贝尔奖得主的科普观点,等等。这不仅使中国学者得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到国际或境外科学传播界的理论研究进展,而且还引发了中国科普理论界的思考和争论,对推动中国的科普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之初的这几年,《科普研究》所发文章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研究方法,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进而出现了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开始探索的新趋势。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已经由过去的对国外理论的议论、讨论和争论,逐步发展到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开始进行有创造性的探究。在这个阶段中,比较有影响的文章涉及到中国科普创作研究、公民科学素养的评估、科普项目的评估方法、科学与媒体、科学家的作用、科学普及模型的研究、中外科普比较研究、科学与伪科学以及中国农村科普实践的新探索,等等。
可以说,《科普研究》在引领中国科普研究方面起到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006年新年伊始,在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举国上下共识、中国科普事业步入发展新阶段之际,获准公开发行的《科普研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公众的面前,展现的是一个让从事科普学术研究的学者和从事实践活动的工作者大显身手的平台。新版《科普研究》企望能够做到:祛除门户之见,搭建学术平台,鼓励多种观点,振兴科学传播。我们的目标,是使这个中国唯一的科普学术刊物成为中国学术界和西方学者创新观点集萃的花园,为中国的科普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个科普学术花园中,我们将努力引进和保护学术品种的多元化。我们不仅鼓励科学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文章的发表,而且也欢迎出自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伦理、科学与媒体、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教育、科学传播史、科学与出版、科普创作、科学与环境、科学与人类行为、科学与社会学、科学与人类学、科学与文学以及科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论文。一句话,就是要把《科普研究》构建成一个科学与社会的多维度、多视角、多领域和多层次的学术平台。
在这个科普学术花园中,我们不仅要使这个花园的品种多样化,而且要使所有的品种质量良好。学术编辑委员会将按照国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和论文质量标准审查稿件。我们重视纯学术观点,但更鼓励实证研究成果,即更注重借鉴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史学、统计学、文献学、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个案调查、田野工作以及其他评估方法和实验方法获得的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已经走过了彷徨、观望、借鉴、参考、摸索和争论的阶段,应该有信心在新时期做出更多的我们自己的实证研究成果。
在这个科普学术花园中,我们不仅要打破门户之见,广开言路,而且还要积极提供阵地,鼓励我们的学者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特点,创新并发展自己的科普模式。这个发展模式的探索不能依靠所谓“权威的”的理论或者学说,更无法借鉴一个现成的、完全适用的模式。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多地域特征和多元经济发展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必定有其特有的规律。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和研究这种规律,正是从事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学者的主要任务。《科普研究》愿意并有信心成为展现大家研究成果的一个理想的平台。
不止于此,我们还要努力促成《科普研究》逐步向国际刊物办刊模式发展。国际性的体现不仅是国内学者的论文要有必要的英文信息(摘要、关键词、作者介绍),同时,争取国际著名学者的论文在该刊上发表,发行也将逐步延伸至国际研究机构和大学等机构。只有这样的运行机制才能使这个中国的知名刊物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的刊物。发行和论文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刊物的文章和发行地域变化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这个领域的研究融入到国际讨论大环境中。中国的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科普研究,无疑将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而其他国家的研究对于中国的研究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启示作用。
在2006年的这个春天,中国的科普研究事业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公开发行的《科普研究》将为未来的科普研究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舞台。我们衷心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将中国的科普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