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频次排行 100

1、 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   被引用次数(10)
刘华杰 2009年第4卷, 第2期:10~18
2、 关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思考   被引用次数(8)
任福君 2009年第4卷, 第3期:60~65
3、 关于科技馆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思考   被引用次数(6)
徐善衍 2007年第2卷, 第4期:15~20
4、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用次数(5)
郑念 2009年第4卷, 第2期:19~29
5、 农村公民人文科学素养的电视信息传播导向研究——从农民的视角   被引用次数(5)
谭英 2007年第0卷, 第1期:30~35
6、 我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被引用次数(4)
任福君,翟杰全 2011年第6卷, 第5期:8~17
7、 论科普的公益性特征与产业化发展道路   被引用次数(4)
刘长波 2009年第4卷, 第4期:24~28
8、 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用次数(4)
莫扬 2010年第5卷, 第1期:12~16
9、 科学普及中行为缺失的案例剖析——以地理学为例   被引用次数(4)
孙俊,潘玉君,和瑞芳等 2011年第6卷, 第2期:46~54
10、 关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的若干思考   被引用次数(4)
谢娟,尚修芹 2009年第4卷, 第3期:39~43
11、 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的新领域   被引用次数(4)
杨国立,李品,刘竟 2010年第5卷, 第4期:28~34
12、 我国高校科技传播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   被引用次数(4)
莫扬 2006年第1卷, 第2期:31~35
13、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分析   被引用次数(4)
佟贺丰 2008年第3卷, 第4期:22~26
14、 科研宣传与大众传媒的脱节——对中国科研机构传播体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被引用次数(4)
贾鹤鹏,刘振华 2009年第4卷, 第1期:17~23
15、 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部分数据的再思考   被引用次数(3)
佟贺丰 2007年第2卷, 第4期:34~37
16、 美国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用次数(3)
陈发俊,史玉民,徐飞 2009年第4卷, 第2期:41~45
17、 科普服务发展与新模式研究   被引用次数(3)
李士,方媛媛,侯波波 2009年第4卷, 第1期:42~45
18、 对科技馆提升展教效果的传播学思考   被引用次数(3)
郭寄良 2007年第0卷, 第2期:24~26
19、 关于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广西科技馆为例   被引用次数(3)
梁春花 2010年第5卷, 第2期:66~71
20、 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被引用次数(3)
许玲,陈进,李大光,廖景平 2009年第4卷, 第5期:80~83
2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   被引用次数(3)
任定成 2006年第0卷, 第1期:19~23
22、 科普投入的国内外对比研究及对策分析   被引用次数(3)
佟贺丰 2006年第0卷, 第4期:3~8
23、 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传播与普及   被引用次数(3)
曾国屏 2006年第0卷, 第1期:13~18
24、 国外科普场馆的运行机制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被引用次数(3)
李健民,刘小玲,张仁开 2009年第4卷, 第3期:23~29
25、 对科普文化产品经典之作《铁臂阿童木》的回顾和思考   被引用次数(3)
马蕾蕾,曾国屏 2009年第4卷, 第3期:44~50
26、 科普创新模式探索——中国高校科协理论与实践   被引用次数(3)
靳萍 2007年第0卷, 第1期:6~9
27、 从《点石斋画报》看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用次数(3)
王斌,戴吾三 2006年第0卷, 第3期:20~28
28、 科技期刊的科普功能浅析   被引用次数(2)
刘秀花 2008年第3卷, 第5期:14~17
29、 日本公众理解科学实践的一个案例: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共识会议”   被引用次数(2)
刘兵,江洋 2006年第0卷, 第1期:41~46
30、 关于互联网科普的若干问题——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一期工程为例   被引用次数(2)
张小林 2010年第5卷, 第3期:51~56
31、 关于我国农村科普的思考   被引用次数(2)
朱洪启 2017年第12卷, 第6期:32~39
32、 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被引用次数(2)
任福君,张义忠 2012年第7卷, 第1期:11~18
33、 英文“科普”称谓探识   被引用次数(2)
石顺科 2007年第0卷, 第2期:62~66
34、 对科技馆建设理念和建馆模式的探讨   被引用次数(2)
梁兆正 2010年第5卷, 第1期:53~56
35、 当代大学科普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用次数(2)
靳萍 2009年第4卷, 第3期:12~17
36、 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科学普及方式   被引用次数(2)
邱成利 2013年第8卷, 第6期:41~47,59
37、 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2)
任福君,张义忠,刘萱 2011年第6卷, 第3期:5~13
38、 手机科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被引用次数(2)
肖云,王闰强,王英,毕宏宇 2011年第6卷, 第7期:90~97
39、 科普能力建设:理论思考与上海实践   被引用次数(2)
李健民,刘小玲 2009年第4卷, 第6期:35~41
40、 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案例研究   被引用次数(2)
钟,琦 2008年第3卷, 第3期:50~52
41、 从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探讨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被引用次数(2)
曾一春 2006年第0卷, 第4期:9~13
42、 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用次数(2)
胥彦玲,何丹,吴晨生 2010年第5卷, 第1期:57~60
43、 科技博物馆教育功能“进化论”   被引用次数(2)
朱幼文 2014年第9卷, 第4期:38~44
44、 科学家对自身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看法的调查研究   被引用次数(2)
王姝,李大光 2010年第5卷, 第3期:68~73
45、 科学传播和技术传播   被引用次数(2)
翟杰全 2009年第4卷, 第6期:5~9
46、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分析与研究   被引用次数(2)
何薇,张超,高宏斌 2008年第3卷, 第6期:8~37
47、 搭建科普研究资源平台、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被引用次数(2)
任福君 2006年第0卷, 第3期:8~13
48、 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用次数(2)
郑念 2010年第5卷, 第6期:68~74
49、 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模式研究——以“北京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社会调查”分析为例   被引用次数(2)
韩淑云,金磊 2007年第2卷, 第6期:34~41
50、 通俗化断想   被引用次数(2)
尹传红 2009年第4卷, 第3期:77~82
51、 创新科普形式 增强传播效果   被引用次数(1)
周立军 2010年第5卷, 第3期:57~62
52、 美国的科技博物馆和科学教育   被引用次数(1)
钱雪元 2007年第2卷, 第4期:21~28
53、 武汉地区科普志愿者发展情况与对策研究   被引用次数(1)
黄雁翔 2015年第10卷, 第2期:51~60
54、 试论当代数字博物馆的模式和发展   被引用次数(1)
顾洁燕,王晨 2011年第6卷, 第4期:39~44
55、 科普人才建设任务及执行路径分析   被引用次数(1)
孟凡刚 2011年第6卷, 第4期:45~49
56、 美国生态主题科幻电影的启示   被引用次数(1)
尹松涛,徐飞 2015年第10卷, 第3期:58~67
57、 从人本主义学习论看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来自现代欧洲博物馆的启示   被引用次数(1)
何琦,王军 2008年第3卷, 第3期:45~49
58、 众包科学: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科学的全新尝试——基于英国“星系动物园”众包科学组织与传播过程的讨论   被引用次数(1)
胡昭阳,汤书昆 2015年第10卷, 第4期:12~20,34
59、 新形势下北京科普工作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用次数(1)
朱世龙,伍建民 2016年第11卷, 第4期:75~78
60、 广西科技馆科普展品设计制作缺陷之探讨   被引用次数(1)
蓝冬青 2010年第5卷, 第4期:63~66
61、 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比较   被引用次数(1)
姜联合,袁志宁,马强 2010年第5卷, 第5期:39~48
62、 科学商店社区行   被引用次数(1)
李秀菊 2009年第4卷, 第2期:37~40
63、 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探讨   被引用次数(1)
徐善衍 2009年第4卷, 第4期:45~49
64、 科技博物馆公共空间利用初探   被引用次数(1)
赵洋,王恒 2009年第4卷, 第3期:34~38
65、 我国科普动漫发展现状浅析   被引用次数(1)
武丹,姚义贤 2011年第6卷, 第7期:86~89
66、 大型科普活动前期宣传效果评估的探讨——以2010 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宣传为例   被引用次数(1)
谭超 2011年第6卷, 第3期:80~83
67、 对西双版纳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被引用次数(1)
许玲 2008年第3卷, 第1期:55~59
68、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特点   被引用次数(1)
伍正兴,王章豹 2010年第5卷, 第6期:50~53
69、 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典型研究   被引用次数(1)
翟立原 2007年第0卷, 第2期:14~18
70、 科学传播的挑战:“欧洲研究区域”   被引用次数(1)
米歇尔·克雷森斯著,尹霖译 2006年第0卷, 第5期:30~40
71、 我国城市社区科普的公众需求及满意度研究   被引用次数(1)
胡俊平,石顺科 2011年第6卷, 第5期:18~26
72、 关于科普文化产业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用次数(1)
曾国屏,古荒 2010年第5卷, 第1期:5~11
73、 大教育观引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发展   被引用次数(1)
王丽慧 2010年第5卷, 第2期:56~59
74、 科普:要关注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   被引用次数(1)
翟立原 2010年第5卷, 第3期:30~32
75、 社区居民科普知识现状研究——重庆市社区居民科学素养调研问卷分析   被引用次数(1)
张礼建,张迎燕,赵向异 2007年第0卷, 第1期:20~24
76、 风险治理中公众对专家的信任研究综述   被引用次数(1)
王娟 2013年第8卷, 第3期:35~42
77、 新中国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   被引用次数(1)
谢九如 2008年第3卷, 第4期:31~33
78、 传播学视角下的科学可视化研究   被引用次数(1)
王国燕,汤书昆 2013年第8卷, 第6期:20~26
79、 试论昆虫旅游的科普价值——以台湾地区南投县埔里镇桃米社区为例   被引用次数(1)
李,芳 2014年第9卷, 第4期:81~84
80、 谈谈如何将科学精神贯穿于科普实践中   被引用次数(1)
林方曜 2007年第2卷, 第6期:77~80
81、 抖音热门科普短视频的传播力探析   被引用次数(1)
金心怡,王国燕 2021年第16卷, 第1期:15~23
8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建设   被引用次数(1)
朱洪启 2021年第16卷, 第4期:58~62
83、 事件科普营销模式探究   被引用次数(1)
王勇,王蒲生 2013年第8卷, 第2期:26~30
84、 科普调查问卷及其设计技巧的探析   被引用次数(1)
王宇良,戚敏 2010年第5卷, 第1期:37~42
85、 简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关系   被引用次数(1)
郑念,杨光 2010年第5卷, 第2期:5~10
86、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被引用次数(1)
张之杰 2006年第0卷, 第1期:33~40
87、 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被引用次数(1)
尹霖,张平淡 2007年第2卷, 第5期:34~41
88、 科技馆常设展览科普效果评估初探   被引用次数(1)
郑念,廖红 2007年第0卷, 第1期:43~46
89、 科学传播:我们迷失了什么   被引用次数(1)
谭小琴 2007年第0卷, 第2期:67~71
90、 怒江水电开发争议对“公众理解工程”的启示分析   被引用次数(1)
魏沛,饶芳,屈璐璐 2007年第2卷, 第4期:42~46
91、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研究   被引用次数(1)
刘彦君,赵芳,董晓晴,赵俊超 2014年第9卷, 第2期:39~46
92、 态度视域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及其发展方向探究   被引用次数(1)
黄乐乐,张超 2021年第16卷, 第2期:32~41
93、 现代科技馆新型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用次数(1)
王可炜,易和,胡华等 2011年第6卷, 第2期:22~27
94、 从传播要素演化的角度探讨科技博物馆的科学传播模式   被引用次数(1)
汤书昆,张勇 2011年第6卷, 第3期:14~19
95、 浅谈科普“政府主导”与“政府推动”方针   被引用次数(1)
强亦忠,张学光 2013年第8卷, 第2期:95~98
96、 从传播学视角探讨科技馆传播观念   被引用次数(1)
莫扬,苗苗 2007年第0卷, 第2期:19~23
97、 在创新中深化科普工作——访周立军   被引用次数(1)
尹传红 2008年第3卷, 第3期:64~72
98、 对青少年开展地震科普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用次数(1)
马玉宏,赵桂峰,周云,崔杰 2010年第5卷, 第6期:64~67
99、 互联网与青少年科学传播   被引用次数(1)
李,峥 2007年第0卷, 第3期:46~50
100、 科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探索   被引用次数(1)
方家增,陈四敏 2009年第4卷, 第1期:46~51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