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科学普及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是科普中国智库专题活动·《科普研究》学术沙龙2023年的第2期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央党校、重庆交通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通过学术报告、专家评议等方式,聚焦主题展开研讨。会议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李正风教授主持。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张利洁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着人类社会,科普能力建设要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加快推进科普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正在给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普也正在经历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型与变化。在走向数字社会的背景下,不断探索和理解科普的内涵与特征,是科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李正风教授和张徐姗博士以此为题进行了探究。伴随数字化而来的开放科学为科技发展带来了全新变革,也在冲击和挑战着科普的传统模式,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罗昊雯博士提出,在开放科学条件下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家责任、提升公民数字技能和素养,提高科普技术能力。同时,科普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数字伦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王硕博士介绍了数字伦理的定义、本质、内容与作用,指出提升公众数字素养中的数字伦理素养是科普在数字化社会中的重要使命。
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迈向数字文明的发展大势下,依托数字技术,科普出现了新的方式和平台,社交媒体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普网红”,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教授考察了数字青年对“科普网红”所发布的科普信息的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新的平台借数字化的东风逐步成长,积淀深厚的传统舞台也需要完成数字化转型。中国科学技术馆副馆长廖红阐述了科技场馆数字化转型的背景、难点与路径建议,并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实践经验。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蔡雨坤副教授围绕虚拟数字人在科学传播中的适用性、多元身份、价值和存在问题等,分析了虚拟数字人在科普数字化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红林阐述了公众数字素养的内涵及其与科学素质的关系。
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刘兵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邱惠丽教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传播与普及专委会副秘书长刘萱研究员,中国科普研究所朱洪启研究员、胡俊平研究员等各位评议人对各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提出了诸多完善研究的建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办,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传播与普及专委会承办。科普中国智库专题活动·《科普研究》学术沙龙是中国科普研究所依托《科普研究》学术期刊平台,面向科普研究相关领域高校、研究院所及机构,共同协作重点组稿的创新性系列专题活动,本年度还将围绕科普短视频等专题开展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