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期刊简介
创刊词
主编寄语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按年份查询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按期刊分类显示
按栏目分类显示
文章编号
中文标题
作者
年卷(期):起止页码
复制
第1期
202001001
从当代科技治理看公民科学素质
李正风
2020,15(1):5-10
202001003
突发复杂科学事件中能力之知的传播
谭 笑
2020,15(1):19-26
202001004
反思科普,才能应急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谈应急科普
朱效民
2020,15(1):27-31
202001005
我国应急科普工作体系建设初探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实践的思考
杨家英,王 明
2020,15(1):32-40
202001006
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协系统应急科普实践研究
王志芳
2020,15(1):41-46
202001007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策略分析
季良纲
2020,15(1):47-51
202001008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科普概况、问题及思考
赵正国
2020,15(1):52-56,62
202001009
论文新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普“利器” ——以中国科学报社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张明伟,梅 进
2020,15(1):57-62
202001010
突发疫情应急科普中的媒体传播新特征 ——以新冠肺炎疫情舆情分析为例
汤书昆,樊玉静
2020,15(1):63-69
202001011
信息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及应对研究
江苏佳
2020,15(1):70-78
202001012
新冠肺炎疫情期口罩主题短视频的 科学传播特点及启示
胡俊平,钟 琦
2020,15(1):79-84
202001013
移动互联网社交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微信头像戴口罩”现象探究
杨梦琳,高大蕊,钮文异,孙昕霙
2020,15(1):85-90
202001014
新冠肺炎疫情下科技馆线上应急科普路径设计 ——以中国科技馆为例
周荣庭,柏江竹
2020,15(1):91-98
202001015
KAP 模式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动员 策略浅探 ——以河南汝南和浙江绍兴为例
夏 临
2020,15(1):99-103
第2期
202002001
风险沟通与科学传播
徐建华,薛 澜
2020,15(2):5-12
202002002
科学(研究)、公众理解与科学传播: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
翟杰全
2020,15(2):13-18,26
202002003
新冠肺炎疫情中主流媒体的应急科普表现研究
尚 甲,郑 念
2020,15(2):19-26
202002004
微博应急科普的现实图景与优化策略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证研究
赵天宇,李佳柔,谢 栋
2020,15(2):27-34
202002005
基于云合数据的新冠肺炎疫情 应急科普大数据分析
褚建勋,李佳柔,马 晋
2020,15(2):35-42
202002006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辟谣现状和对策分析 ——以腾讯新闻较真平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时辟谣”为例
钟汉成
2020,15(2):43-51
20200200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于公众参与的 辟谣机制研究 ——以“丁香医生”和“科普中国”为例
金亚兰,徐奇智
2020,15(2):52-59
202002008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 科学认知及网络行为分析研究 ——以双黄连抢购事件为例
袁子凌,田 华
2020,15(2):60-67,75
202002009
从突发公共事件科普看应急科普场馆建设
赵 菡,杨家英,郑 念
2020,15(2):68-75
202002010
“村村响”农村广播系统应急科普体系的 优化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徐 凌,周荣庭,童 云
2020,15(2):76-83
202002011
典型国家新冠肺炎疫情科普的案例研究及启示
李润虎
2020,15(2):84-90
202002012
突发公共事件中科技期刊参与科学传播的 实践与思考
林世华
2020,15(2):91-96
202002013
突发公共事件中科普绘本的创作方法
吴欣欣
2020,15(2):97-102
202002014
科学抗疫、科普防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专家言论概述
高宏斌,曹金
2020,15(2):封二-封二
第3期
202003001
面向2035 年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需求
高宏斌,郭凤林
2020,15(3):5-10,27
202003002
构建稳健敏捷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框架
段伟文
2020,15(3):11-15
202003003
技术驱动与深度交互: 人工智能对科学传播的跨世纪构建
黄时进
2020,15(3):16-19
202003004
公众理解视域下医疗AI 的应用及治理
张 寒
2020,15(3):20-27
202003005
科幻作品视角下的人工智能伦理
梁卫国
2020,15(3):28-36
202003006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态度及成因分析 ——基于虚拟民族志方法的研究
崔 波,林芳羽
2020,15(3):37-47,60
202003007
中国国立科研机构网络传播力的实证研究 ——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所属研究院所为例
袁志彬,李 猛
2020,15(3):48-53
202003008
面向支撑“双创”的 我国科研机构科普成效评价体系研究
陆 颖,杨志萍,徐英祺,鄢小燕,许文娟,蔡 鹏
2020,15(3):54-60
202003009
科普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齐 欣,侯 非,刘 琦,曹凌霞
2020,15(3):61-68,75
202003010
关于科技馆展品分类的思考
任 鹏
2020,15(3):69-75
202003011
洋务运动时期物理教科书科学启蒙特点 及其影响
刘志学,张 磊,王尊博
2020,15(3):76-83,98
202003012
从科普人才培养维度看科普教材出版
王晓义
2020,15(3):84-90
202003013
《克拉克世界》与中国当代科幻短篇小说的 英译与接受
王雪明
2020,15(3):91-98
202003014
医学健康类科普动画叙事策略研究 ——以《头脑特工队》《工作细胞》《终极细胞战》为例
曾文娟
2020,15(3):99-107
第4期
202004001
国际科学传播最新理论发展及其启示
贾鹤鹏
2020,15(4):5-15
202004002
构建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
任 磊,王 挺,何 薇
2020,15(4):16-23,39
202004003
面向2035 年科学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九省市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现状的调查结果
李秀菊,黄 瑄
2020,15(4):24-31
202004004
面向2035 年的科普创作发展:愿景与路径
张志敏,陈 玲
2020,15(4):32-39
202004005
科学素质:社会治理的微观基础
黎娟娟,何 薇,刘颜俊
2020,15(4):40-46,54
202004006
新媒体语境下科普话语亲和力建构研究
刘建桢
2020,15(4):47-54
202004007
科学短视频流行度的影响要素研究 ——以中国科学院抖音账号为例
樊玉静,汤书昆,郑 斌
2020,15(4):55-62
202004008
基于课程的公民科学项目 及其STEM 学习效果研究
王丽慧
2020,15(4):63-69,83
202004009
试论科普研学导师的三大核心素养
付 雷,包明明
2020,15(4):70-75
202004010
英国典型高校科学传播硕士专业课程 设置情况调查与分析
杨 正
2020,15(4):76-83
202004011
科普信息化有效供给的动力系统和形式分析
向礼晖,张礼建,胡俊平
2020,15(4):84-91
202004012
基于SWOT 模型的 科技馆文创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王 阳,赵 铮
2020,15(4):92-98
202004013
慕课资源的科普转化及运营服务
崔琳琳,马秀梅,白 阳,易斯翔,刘 昊,刘 洋,邓 捷,王京春
2020,15(4):99-104
第5期
202005001
流行病学调查在中国“抗疫”中的作用和影响
曾 光
2020,15(5):5-8
202005002
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学传播若干问题探析
张新庆
2020,15(5):9-14,64
202005003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中的 社区应急科普机制研究
张 楠,潘 琳,周荣庭
2020,15(5):15-22
202005004
科普短视频在应急事件中的传播分析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郝倩倩
2020,15(5):23-31
202005005
科技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佟贺丰,于 洁,董 克
2020,15(5):32-38
202005006
国内科普近十年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基于CNKI 的文献计量分析(2010—2019 年)
罗文学,陈传松
2020,15(5):39-48
202005007
科学传播主体与公众对话 ——中国科学家数字媒介素养调查
刘 娟
2020,15(5):49-56
202005008
多维诉求:一线科研人员的科学传播认知调查
刘晓程,赵玉琴
2020,15(5):57-64
202005009
科学传播职称对科学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基于北京地区事业单位科学传播人员的调查
丁苏雅,徐 丹,王伊男,王 聪
2020,15(5):65-71,96
202005010
公民社会争议性科学议题论证水平调查研究 ——以职前科学教师为例
刘雪梅,代 鸣,姚宝骏
2020,15(5):72-79
202005011
科技馆构建引导式人才培养展教模式的探讨
叶肖娜
2020,15(5):80-88,105
202005012
场馆中亲子互动行为观察研究及促进策略 ——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罗 跞,寇鑫楠
2020,15(5):89-96
202005013
校园气象科学普及与青少年体制教育的融合研究 ——以昆明市校园气象站科普为例
达月珍,陈静琳,杨周荣麟
2020,15(5):97-105
第6期
202006001
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
胡卫平
2020,15(6):5-13
202006002
青少年科学论证能力及培养策略思考
高潇怡,刘文莉
2020,15(6):14-20,35
202006003
非正规教育中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 现状、问题、对策
朱家华,周煜琳,宋 娟
2020,15(6):21-27
202006004
青少年科学兴趣发展现状及培养建议
黄 瑄,郭舒晨,李秀菊
2020,15(6):28-35
202006005
学科竞赛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效果及 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赵 博
2020,15(6):36-43
202006006
世界文化遗产科普的融合路径探究
周荣庭,李 爽
2020,15(6):44-52
202006007
提升边境民族村寨科普效果的路径探究 ——基于对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曼滩村的调查
周建稳,陈 晓,路 遥
2020,15(6):53-58,90
202006008
科学大众化不同阶段的缺失与补偿机制
王大鹏
2020,15(6):59-66
202006009
印度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中的 角色与策略研究
翟俊卿,钦夏昱
2020,15(6):67-74
202006010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林春丹,李秋真,杨东杰,张万松,杨振清,周广刚
2020,15(6):75-80
202006011
5G 时代智慧科技馆的探索与实践
黄雁翔,熊 沁
2020,15(6):81-90
202006012
《少年画报》与抗战时期的科普
夏文华,王依云
2020,15(6):91-99
分享按钮